銀行、券商爭先恐后 政府財務顧問“吃香”

2010-08-26 15:25:04    來源:解放日報

  最近,各大銀行和券商正在爭搶一塊“香餑餑”———政府財務顧問:中銀國際與陜西省人民政府簽署了《財務顧問服務框架協(xié)議》,工商銀行給云南省政府當起了“理財軍師”,南方證券、湘財證券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政府財務顧問業(yè)務。有消息表明,在上海的各大銀行和大券商也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劃此類服務,只等政府拋出“繡球”。

  為何大家突然對此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因為被“顧問”的對象是中國3萬億元的國有資產,國有資產重組帶來的巨大商機,很可能成為券商、銀行的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是銀行的頂頭上司,在銀行眼中政府不是客戶,在政府心中銀行也不是真正的服務機構。通過十幾年市場經濟的洗禮,銀行終于開始意識到政府不但是客戶,而且是優(yōu)質客戶,為了更有效地實現(xiàn)資源配置,政府則開始越來越多地借助于銀行,于是政府財務顧問應時而出,只是政府如今還多了一種選擇:因為后起的券商也頻頻“暗送秋波”。

  留給財務顧問的空間很大。從資產管理、公司理財?shù)搅㈨椬稍?、項目融資,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企業(yè)重組并購———有了財務顧問,政府不再為企業(yè)或項目做融資貸款的擔保,而是直接交給銀行和券商來操作,而銀行、券商不再直接提供貸款,搖身一變成了“當?shù)刭Y源的推銷者”和“項目啟動的參與者”。

  政府財務顧問帶來的是雙贏結局。對政府而言,由于其本身并非專業(yè)的金融機構,在進行資源整合時,對于股權配置、明晰債務資金等問題往往“原則”規(guī)定多于“技術”支撐,引資時一般很難完全按照投資者的要求披露完整的相關信息,因此直接為企業(yè)融資的成功率不高。而有了專業(yè)背景和信用支撐的銀行、券商的深度介入,就讓投資者吃了定心丸,有利于提高融資效率,加速國有資產的優(yōu)質化進程。對銀行和券商而言,由于政府需要“顧問”的項目都是大手筆,而敢于接這些“大手筆”盤子的企業(yè),往往又都是銀行的高端客戶,因此銀行可以通過提前參與,最大限度地控制借貸風險。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讓銀行和券商原本單一的收入結構實現(xiàn)多元化,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有關專家同時指出,銀行、券商和政府如此近距離“親密接觸”,也可能出現(xiàn)金融風險。第一,財務顧問的選擇過程不太明晰;第二,應急機制尚未建立;第三,誰來監(jiān)管“財務顧問”?如何防止個人“尋租”現(xiàn)象發(fā)生?雖然目前尚未發(fā)生此類“顧問丑聞”,但對財務顧問的監(jiān)管,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先行制定規(guī)則。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