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刺激經濟方案”須好鋼用在刀刃上

2008-09-02 10:37:19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處于風口浪尖的財政部備感壓力。就在人們期盼數千億元經濟刺激方案時,財政部的錢袋子又變得緊張起來。值得關注的不僅僅數千億資金如何刺激經濟,另一方面,當經濟增速下滑時,該方案能否承擔起刺激經濟的重任。我們認為,財政擴張絕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而應好鋼用在刀刃上。

中國經濟需跨越“四道欄”終能見曙光

與中國奧運軍團的金牌數一路領先一樣,中國經濟也在以10.4%的增速繼續(xù)領跑全球經濟。當然,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困難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由于內外不利因素集中釋放,相互疊加,中國經濟仍將面臨重大考驗。
 
世有非常之事,方有非常之功??贾T中國經濟面臨的考驗,當下至為急切的任務在于,如何協(xié)調好“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與“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之間不時出現(xiàn)的掣肘與抵牾,這就要求我們仔細甄別相互膠著的主次矛盾,努力推進關乎全局的體制攻堅,具體來說,中國經濟需在市場化道路上全力跨越四道欄桿:

“第一道欄”:中國的資本形成率雖然較高,但投融資效率很成問題,其核心指標“增量資本產出率”(投資增加量/GDP增加量)經逐年攀升已經高達5-7,而發(fā)達國家一般僅為1-2,由此,不僅很容易造成固定投資高燒不退并隨之帶出通貨膨脹,而且還會使得旨在降溫的宏觀調控動輒引起“硬著陸”之憂。導致中國投融資體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過度管制。由于信貸資金基本為國有銀行所壟斷,規(guī)模有限的上市殼資源則完全為證監(jiān)部門所掌控,因此,即使拋開這些機構配置資源的動機與能力不談,僅以其很難消弭的所有制偏好而論,中國也有必要逐步放松金融管制以扭轉金融錯配的不利局面。
 
“第二道欄”:中國30年自上而下的改革進程中,政府始終發(fā)揮著主導性作用,而這種主導性的作用除了體現(xiàn)在制度建設等方面,還體現(xiàn)在中國的公共收支規(guī)模龐大、增速驚人。但是中國的公共預算軟約束很難保證財政資金物盡其用,尤其是行政管理費用的過快增長,嚴重擠占了其他用途的公共支出,顯著影響到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有研究表明,1978年以來,中國用于經濟建設、科教文衛(wèi)、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支出的產出彈性分別為0.308、1.460、-0.068,由此可見,中國應在強化預算剛性約束的前提下優(yōu)化公共支出結構。

“第三道欄”: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變量,但是由于傳統(tǒng)體制的慣性,中國的要素、能源價格無法反映稀缺價格,由此不僅造成中國的投資項目嚴重背離比較優(yōu)勢,而且還會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進一步導致效率損失,如近期各地頻頻出現(xiàn)的“電荒”,其所反映出的正是電煤價格管制而誘發(fā)的需求劇增以及供應不足。表面上看,僅國內油價就存在20%-30%的低估,因此,其價格市場化進程可能有悖于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甚至還有可能嚴重損害到出口部門的競爭優(yōu)勢。而事實上,只要我們能夠把握好價改的節(jié)奏和力度,前述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完全可以通過效率提升去加以消解,更何況,目前越拉越大的境內外價差本身就有很大的水分來自于中國國內價格扭曲所刺激出的過度需求。

“第四道欄”: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制度變遷的潛力還很大。比如說,需要逐步減少和消除的尋租現(xiàn)象,導致交易成本比較高昂,交易費用占GDP比值很高;而這些,其實反證出中國的“一保一控”完全可以通過減少行政干預、推進法制建設等方式幾無損失地實現(xiàn)。

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大局已定

財政收入在7月份增長率大幅下滑,16.5%的增速比6月回落14.2個百分點,而占財政收入90%以上的稅收收入增幅則同比大幅下滑了19.3個百分點,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個百分點。財政部已經表態(tài):“預計后幾個月收入可能延續(xù)7月份增幅較低的態(tài)勢?!睆?月份的稅收增長數據看,企業(yè)所得稅收入增速大幅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4.2%,增速同比回落了38.7個百分點。同時增速大幅下滑的還有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4.56%的營業(yè)稅,其中證券業(yè)、保險業(yè)、房地產營業(yè)稅收入還出現(xiàn)了負增長。這兩個稅種收入的大幅下滑說明,企業(yè)經營困難、利潤降低是財政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這表明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基礎是經濟增速的下滑,而不是偶然因素,而且這種因素下半年可能更明顯。據預測,企業(yè)所得稅增速的下滑,可能在下半年反映得會更突出一些。由于前7個月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和一些政策調整的翹尾因素,財政收入的下滑態(tài)勢會在下半年持續(xù)。而這也是財政部擔心的問題,包括增值稅轉型在內的一系列減稅政策,在現(xiàn)在經濟增速下滑、企業(yè)生存困難的情況下應該推出,而且條件也已經成熟,但是財政部就是因為怕減收才遲遲沒有推行。

財政擴張絕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亮麗的奧運會結束了,針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中央高層近日聚會北戴河,進行關鍵的對策討論。各方面的信息表明,一些基本共識已經形成,接下來就要看如何協(xié)調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其中還有所爭議的則是財政政策會否轉向積極,在可能的財政擴張行動中,是繼續(xù)以政府為主多收多支,還是通過大規(guī)模減免稅負給企業(yè)和個人更多自由?我們當然希望是后者,這也是民
心所向,大勢所趨。因此相當一批決策者的思維定勢中,財政政策要轉向積極,就是政府要先多收入,然后再多支出。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看法目前在財政部等核心部委中,仍然頗具代表性。在近期有關宏觀政策調整的爭議中,財政部門一再說手上錢不夠多,難以保證今年因為雪災、地震和經濟減速所需的額外支出。一些財政官員和研究專家還聲稱,下半年稅收增長存在不確定性,財政減收因素不容忽視,說白了就是不愿減少財政收入,反對大規(guī)模減稅。 財政部門老調重彈,并不出人意料,因為中國并沒有完成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諸如政府多收入才能多支出、經濟增長需要政府支出才能得到有效刺激等傳統(tǒng)經濟思維,短期內很難完全退出政府決策通盤考慮之中。 由此我們對即將出臺的財政擴張舉措不無憂慮,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很可能借此死保財政收入來源,并擴大財政支出權限。

從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看,財政擴張既有政府通過預算赤字多支出,直接刺激經濟增長,還有通過減稅或退稅,充分讓利于企業(yè)和公眾,間接刺激經濟增長。特別是在經濟繁榮周期趨向變局時,因為此前分享了增長成果,政府更有能力大幅減稅或退稅。只有在嚴重經濟衰退接近尾聲時,政府采取財政性投資等支出擴張手段,才有可能刺激經濟逐步復蘇,這也是凱恩斯最重要的貢獻。

當前中國經濟顯然不是嚴重衰退接近尾聲,而是經濟繁榮周期面臨變局。因此更需要政府大規(guī)模減免企業(yè)和個人稅負。作為全球排名前列的高稅負國家,中國具有大幅提高個稅起征點、調低累進稅率、減免企業(yè)所得稅并推進增值稅轉型的充分條件。在稅收增長多年3倍于同期GDP增速的情況下,再不推出大規(guī)模減稅計劃,不僅難以挽救當前經濟困境,更會錯過醞釀多年的稅收體制改革,給中國經濟增長埋下隱患。我們強調,市場經濟體制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減少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不當作為。最近1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高稅收政策和財政收入高增長,事實上讓政府成為中國特色市場經濟中一個龐大的利益主體,不僅深度介入各經濟領域活動,還對市場化競爭主體崛起形成巨大制約。雖然我們認同,中國可以兼用行政和市場的手段,整合出一批世界級國企,但我們也都承認,真正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全球競爭優(yōu)勢的企業(yè),只能是激烈競爭的勝者。
這就提醒決策者,始終不能忘記給予企業(yè)和公眾更大的自由度,諸如適時減免較高的稅負,就是政府對市場經濟最好的支持舉措,是更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財政擴張行動。事實已經證明,過多的錢留在政府手上,容易出現(xiàn)低效率和重復性財政性投資,容易誘發(fā)行政開支猛增,財政轉移支付也會留下許多權力尋租空間。研究員注意到,一些零星稅負減免和雜費減除,近期已經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層面展開,這值得充分肯定。但從總體規(guī)模上看,即使目前有關機構提出所謂的經濟刺激計劃,涉及各項減稅總額也不過1500億元,無論是相對于中國一年約6萬億元財政收入,還是近25萬億元的GDP,這樣的減稅規(guī)模都顯得微不足道,決策層需要考慮擴大減稅的范圍和幅度。改革開放30年之際,新的財政擴張能否不再重走多取多予的老路,值得決策者審慎選擇。

“俯首民生”方為財政擴張政策之根本

8月27日,國務院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提交的報告列舉的是一長串需要財政投入的領域,包括加大財政對農業(yè)、結構調整、自主創(chuàng)新、節(jié)能減排、中小企業(yè)發(fā)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屋漏偏逢連陰雨。在經濟增速下滑造成財政收入下滑的同時,財政部面臨的是進一步的減收和增支壓力。而這還遠遠不是全部,在經濟增速下滑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前提下,市場盼望的是包括減稅和穩(wěn)定資本市場以及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一攬子的經濟刺激方案。

據悉,這樣的政策確實在高層研究范圍內,目前討論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方案涉及金額大約3700億元。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而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財政部將如何運用有限的力量?財政部在下半年的確面臨很大壓力,這是一種兩難的局面,財政投資要更加具備科學性,選擇要更加謹慎。無論是減稅還是增支都不得不做?,F(xiàn)在企業(yè)生存困難、經濟下滑的局面已經相當嚴重了,如果再不減稅給企業(yè)留下生存的空間,則很可能出現(xiàn)滯脹的局面,經濟急轉直下不是不可能。同時為了保持經濟增速,投資同樣必不可少。要給符合條件的企業(yè)以政策扶持和稅收領域的支持。辦法只有有保有壓,在財政投入選擇上更加謹慎、科學,提高財政投入的效率。在這種形勢下,國務院的報告提出,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幅壓縮出國經費,切實減少行政開支。這就是國家在面對財政困難時作出的壓縮開支的選擇,來增加對民生等領域的投入,以貫徹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的調控政策。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