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促政府主動向社會放權
2013-03-08 09:49:06 來源:蘭瑞環(huán)球
"進入微博時代,以行政管控為主的社會管理方式不僅難以實現社會穩(wěn)定和諧,還容易導致更多社會矛盾。"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3月7日在大會發(fā)言指出,這就需要政府主動向社會放權,以更好地發(fā)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在題為《以政府改革帶動全面改革的突破》的發(fā)言中,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遲福林認為,中共十八大后,以改革紅利釋放發(fā)展?jié)摿Φ姆諊挖厔菡谛纬伞D懿荒茏プ‘斍罢畵Q屆的改革時間窗口,以政府改革為切入點實現全面改革的突破,全社會有很大期待。遲福林建議,首先要以改變"增長主義"政府傾向為重點,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他指出,近年,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不到位,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特征比較突出。"因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所產生的消極腐敗問題,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政府要以向社會放權為重點,深化社會體制改革。遲福林強調,面對社會利益主體與利益訴求多元化的趨勢,政府要在公共服務領域向社會公益組織放權,加快官辦社會組織、傳統(tǒng)事業(yè)機構的"去行政化"改革。一再強調政府職能轉變,為什么仍不到位?遲福林認為,"關鍵在于受權力結構不合理的掣肘。"他建議把優(yōu)化權力結構作為行政體制的重點。建立以大部門制為重點的行政決策系統(tǒng);建立法定化、專業(yè)化的行政執(zhí)行系統(tǒng);建立權威性的行政監(jiān)督系統(tǒng)。遲福林強調,盡快建立一個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加強對全面改革的組織和協調,其現實性、重要性、迫切性不亞于上個世紀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