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救與否考驗政府智慧

2008-10-23 09:19:34    

就在各級地方政府紛紛使出渾身解數,解救房地產市場于“水深火熱”之時,媒體卻傳來中央也要采取措施穩(wěn)定樓市的信號,而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響徹華夏大地,購房者、開發(fā)商、專家及民間對此反響不一。在當前國內經濟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房價依舊如“天高”的時候,什么樣的政策才是政府最應該采取的,這對政府來說是個考驗。

政府釋放利好政策

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提出要降低住房交易稅費,支持居民購房。基于此,有媒體披露政府將推出樓市七條具體政策“救市”,這些政策可能包括:1.將購買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0%;2.將二手房交易營業(yè)稅的征收年限從5年縮短至2年; 3.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下住宅可減免契稅; 4.降低政府房地產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費;5.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6.降低土地保證金、規(guī)劃費用及縮短流程;7.鼓勵銀行適度放松貸款。

社會各界反應不一

開發(fā)商喜上眉梢---終于翻身了

對于開發(fā)上來說,這一利好政策必定能扭轉當前房市的一貫頹勢,在解決開發(fā)商的現金流、需求不足問題,活躍市場方面都將起到極大地作用。

購房者眉頭緊鎖---愈加迷惑

在聽說政府將要穩(wěn)定樓市政策的傳言后,購房者卻陷入了愈加濃重的觀望之中。因為在具體實施政策出臺前,購房者總是希望能夠等到更好的政策。一旦政策正式確立公布,積壓的購買力才會部分釋放。

地方政府松口氣---正中下懷

雖然當初地方政府紛紛救市沒有得到中央政府的阻止,但在地方看來,還是希望中央能夠出臺更加有利的政策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因此無論如何這一政策都是地方期盼已久的。

民間擔驚受怕---疾苦誰知曉

由于正式的政策尚未下達,所以也就無從談起“好不好”,不過如果真像媒體所說的主基調是由目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改為“適度控制”倒也罷了,但如果政策真的包括允許地方政府自行救市的內容,則不免讓人有點擔驚受怕。 不管房地產可能出臺什么“新政”,作為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各級黨委和政府,絕不能光聽房地產商一面之詞,絕不能光想地方利益一已私利,而應當從講政治的高度出發(fā),真心實意的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與“心聲”,不妨學學中組部委托國家統(tǒng)計局抽樣調查的辦法,聽聽人民群眾對擬將出臺的“新政”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反對不反對,這樣,我想經過慎重決擇所出臺的“新政”,才能真的做到順民意、得民心、受擁護!

專家褒貶不一

樂觀者:有專家表示,國務院提出降低住房交易稅費,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支持購房。這一措施的出臺,不能簡單視為否定了之前的稅收政策。因為現在的情況與兩三年前已有本質變化,當時投機盛行,住房保障制度框架還未完全建立,但現在這些情況都已經得到了改變,在此情況下,就應該改變政策,促進市場活躍。也有分析認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本身就是市場到底部的重要特征,但走出底部還不是僅僅靠幾條救市政策就可以解決的。樓市走出底部預計還需要半年左右時間,政策調整起作用,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要和其他作用力如宏觀經濟面的整體走向、金融方面的個貸政策,甚至股市的情況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顯現效果。

悲觀者:國家出臺救市政策也要審慎,分步驟出臺,要防止救市政策一次性出臺過多,導致開發(fā)商借機拉升樓價,使房價急漲。因此建議開發(fā)商在國家救市政策出臺時,進行微降價促銷,將能吸引大批買家購房,但如果相反借機漲價,反而會適得其反,減少成交。

要救市,需先治市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是,一方面房地產開發(fā)商把房價頂得天花板上不下降,另一方面又大叫房地產市場出現多少危機,甚至有些房地產開發(fā)商一邊讓房價上漲一邊又大叫房地產市場出了問題。這是多么荒唐的經濟邏輯。可以說,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最為重大的問題是,一方面房地產開發(fā)商手上持有大量的住房而不降價銷售但大叫要政府救市,另一方面絕大多數居民由于房價太高沒有支付能力進入這個市場。如果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得以調整或下降,下降到絕大多數居民的支付能力水平上,那么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對房地產市場的整治,還應該繼續(xù)施行剛剛見效的宏調政策,要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行業(yè)發(fā)展出發(fā)頒布金融政策,自然影響房市而不是偏袒房地產。對房市治理,要公平合理地核定房價成本,縮小暴利利潤空間,打擊捂盤惜售炒房非法謀利行為,減少現房空置率,促進降價成交量,化解銀行房貸風險(警惕象美國的那種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風暴),鼓勵購買居民自住住房等等。只有廣大民眾購買力能承受的房價而帶來的房產成交量上升,才是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的真正希望!

樓市救與否,考驗政府智慧

嚴格意義上說,中國房地產市場并非統(tǒng)一的市場,那么對市場的調控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尤其是當下,面對市場觀望氣氛的深度蔓延,面對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被華爾街折去其一,救不救市就是一個需要權衡多方利益的選擇。

對政府而言,救不救市卻并非單純地“降房價”那么簡單。如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大氣候變了,中國的房市如果仍然這么僵著,在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yè)投資相關系數高達70%的情況下,其他制造行業(yè)尤其是建材、鋼材、化工、能源、輕工、機械等50個行業(yè)不一片混亂才怪。而由此導致的經濟衰退,對老百姓未必是好事。兩難面前政府又不可能不作為。金融風險、國家利益、長久的經濟發(fā)展,包括百姓的利益,都需要放在天平里稱稱分量。如果拋開這些空談救市的是與非,顯然是情緒化和非理性的。
應該承認,近三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飛速發(fā)展,房價的確快速上升。但中國幅員廣闊,不同地區(qū)、城市處于不同的房市周期,會在房價上遵循不同的路線,不能一概而論。我們業(yè)也不能否認,目前中國的房價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交易量、交易金額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在購買環(huán)節(jié),根本原因還是高房價讓購房者望而卻步。這時候,救不救市是一個命題,能不能通過救市措施把市場的信心救活又是另一個命題。誠然,在國際經濟大滑坡的背景下,中國要獨善其身,不僅要擴大投資需求,還必須引導消費,刺激消費需求增長。那么,啟動住房消費并將住宅產業(yè)培養(yǎng)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救市難,難在民意有不同聲音;不救難,難在經濟發(fā)展的現實情況不允許。但是,是難題終歸要破解,能不能盡早破解、破解得漂亮不漂亮,就得看政府的智慧、民眾的眼光和開發(fā)商的社會責任心了。

投入更多政府因素來平抑價格

在我們看來,政府救市雖然可以對當前經濟發(fā)展起到一定得促進作用,但是從全國房價的數據來看,真正出現價格下降的地方屈指可,所以現在房市低迷主要是體現在成交量上,而非房價。我們建議政府在房市上應該賦予更多的政府因素,而非市場因素。即推出更多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從而有效平抑房屋價格。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